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培植特色產業 助農民增收

——記沂源縣石橋鎮馬莊村黨支部書記徐希明■CUBN記者 陳丙會 山東報道近年來,山東省沂蒙山區中部的沂源縣積極引導農民轉變發展思路,把“小而全”的傳統農業經營模式轉變為“專而精”,不斷擴大土地流轉規模,培植優勢特色產業,把產業做大做強,取得瞭顯著成效。改革開放後,在當地黨和政府帶領下許許多多的鄉鎮企業、個體企業如雨後筍般蓬勃發展起來,在這些中小企業的帶動下,當地的老百姓思想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當地的經濟開始迅速復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瞭很大的提高。沂源縣石橋鄉鴨肉冷藏加工廠就是這些企業中的典型代表。日前,為瞭探尋該企業發展的歷程,記者走訪瞭該廠的廠長兼黨委書記——徐希明。發展肉鴨養殖徐希明是馬莊村人,幾年前他還是個普通的農民,如今他不但是冷藏廠的書記兼廠長,還是馬莊村的黨支部書記。當得知記者的來意後,他開始如數傢珍般地給講述瞭他的創業史。據介紹,早在2001年之前,徐希明就萌發瞭創業的念頭。雖然在那時他也有曾想自己創業,帶動周圍兄弟們發傢致富,可就是沒有找到適合本地經濟發展的路子。2001年,徐希明在電視中看到一條新聞,市場上對肉鴨的需求量很大,而山東省內的屠鴨廠卻很少。後來徐希明親自去瞭幾趟外省,參觀瞭十幾傢屠鴨廠,綜合權衡各方面的條件後,他覺得值得一試,他決定先從建養鴨大棚著手,發展肉鴨養殖。剛剛開始起步,他就有瞭自己的打算。他知道,光有廠沒有鴨是發展不瞭鴨肉廠的,隻有先帶動當地的老百姓建棚養鴨,一起發展致富才能辦成廠子,這樣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帶動大夥一起賺錢致富。於是,他靠自己以前的一點積蓄,找關系聯系到瞭個養鴨廠,在那裡邊工作邊學習瞭兩個月。臨走時,他向山東省內的幾個專傢談瞭他的想法,並介紹瞭傢鄉情況,想請幾位專傢為農民作報告,最後,幾位專傢同意為這個落後的地方帶去養鴨的技術。專傢的到來,成為村裡最大的新聞。大傢都興致高昂地去聽專傢們的報告。徐希明本來以為,聽完報告後,鄉親們會踴躍地加入到養鴨的行列中來。但令他失望的是,隻有7戶村民願意養鴨。徐希明想,隻有看到我們這些先行者能夠賺錢鄉親們才會一起養鴨。最初的7戶鴨戶由於都是村裡頭腦比較靈活的人,再加上專傢們經常來關註他們的情況,技術指導比較到位,管理比較合理。在經過一個培育周期28天後,養鴨戶們的第一棚鴨出棚瞭,每戶養鴨1000隻,扣除飼料水電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平均按每隻凈賺1.5元來算,鴨戶們每戶都賺到2000多元。看到最早建棚養鴨的人賺到瞭錢,其他村民們也紛紛建起鴨棚,第二次投資建棚的養鴨戶有31傢。科學管理養殖技術徐希明知道,隻重鴨棚數量不講科學管理是不行的,為瞭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擴大影響力,徐希明建議養鴨戶集資請疾病預防和飼養管理等方面的專傢來村裡現場指導。當時有些鴨戶不同意,認為已經有些經驗瞭,以後隻要註意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在徐希明的一再堅持下,最後大傢還是集瞭資。果不其然,2002年的2月份,有些鴨棚由於衛生的原因引起瞭一場不大不小的傳染病,有幾傢鴨戶損失很大,但大多數的鴨棚有所準備,沒有受太大的影響。人們終於服瞭,相信這個小夥子的想法是對的。此後,在他的帶領下,全村的鴨戶得到瞭養鴨方方面面的指導:引鴨苗、防疫、衛生處理、飼料配制以及溫濕控制等等。養鴨戶們的收入在慢慢地提高,村裡的人均收入也迅速提升。在這之前,鴨的銷路全由外地控制,買多買少,賺多賺少全由人傢說瞭算,徐希明合計,該建鴨廠瞭。2002年夏,徐希明通過鄉裡介紹在銀行貸款20萬,又在村裡集資10萬元修建瞭鴨肉冷藏廠,開始加工當地自己的肉鴨以及周邊的肉鴨。2002年半年該廠的效益就達到瞭40萬,並且帶動周邊建百個鴨棚,十幾個屠鴨廠。徐希明介紹說:現在廠裡有全套的技術設備,固定資產有一千多萬。他還介紹瞭廠裡的主要業務:肉鴨冷藏後銷售到江蘇、四川、雲南各省,鴨絨銷售到當地及外地的制衣廠,鴨舌可以銷售到酒店和飯店。此外,還兼顧周邊地區的飼料,鴨苗以及各種技術指導等等。當提到廠子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時,他高興地說,廠子每年的純收入為200萬元以上,在一般情況下,每戶按1500隻算,鴨戶每月收入可達3000元左右,這對我們莊稼人來說,可不是小數目啊!特色產業助推經濟發展作為一個農民,徐希明是成功的,他知道致富應該靠什麼,懂得開拓創新;作為致富的帶頭人,他也是成功的,鴨肉冷凍廠發展的歷程再次印證瞭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再帶動其他人富起來的中國農村致富模式。當然,作為村裡的書記,徐希明並沒有忘瞭鄉親們,他現在不光琢磨怎麼擴大廠子的規模,還正在計劃著修建水利設施解決灌溉問題,並引導村民在礦石開采及經濟作物種植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徐希明介紹說:原來村裡的土地都是零散經營,地裡果樹、桃樹、杏樹、小麥、大豆、玉米……樣樣有,可都不成規模,沒有特色,形不成產業,農民增收無門,現在不一樣瞭,我們的出口花卉基地已是遠近聞名。據瞭解,為扭轉局面,使特色產業快速發展,該縣積極鼓勵農村發展產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建起瞭能人庫,圍繞產業選帶頭人、培養“頂梁柱”、為特色產業發展奠定瞭基礎。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帶頭人招商、考察項目,出口花卉基地就是在商貿洽談會上成功引進的項目。同時積極探索發展“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較好地解決瞭產、供、銷中的問題。目前,在沂源石橋鎮已成功培植出出口花卉基地、有機韭菜基地、有機茶葉基地、馬紮專業合作社、肉鴨養殖基地等五大特色產業,通過產業發展每年為農民人均增收5000餘元。特色產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產生瞭培植一個產業、影響一片、致富一方的輻射效應。馬莊村支部書記徐希明說:“現在我們村,東邊是有機韭菜基地,北邊是肉鴨養殖基地,南邊是肉鴨加工廠,大部分農民上班成瞭‘工薪族’,並且腰包逐漸鼓瞭起來”。如今,沂源縣的有機蘋果、有機櫻桃、出口花卉、有機茶葉、有機韭菜等產業已聞名全國,特色產業成為瞭當地農民增收的助推器。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4-04-14/163898177.html

宜蘭頭城汽車貸款債務協商清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thrynma02 的頭像
    kathrynma02

    kathrynma02的部落格

    kathrynma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