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容雲林土庫房貸來自hexun新聞

迎接綠色化工

張旭東[ 化工行業制造的產品很大程度上依賴不可再生資源,同時這些產品將用於生產成千上萬的日常用品。降低化工行業對稀有資源的依賴性,就意味著整個制造業將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和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化學工業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行業之一,每年創造的價值超過3.6萬億美元。多項改善生活的創新背後都有化學的影子。但對公眾來說,化學的印象,仍然是從煙囪中冒出的滾滾黑煙。究其原因主要是曾發生的藥品醜聞、有毒殺蟲劑和工業災難都不乏化學品的因素。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化學工業要實現綠色發展隨著化學工業的快速發展,化學工業在改造自然、服務社會的同時,因其生產過程具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易污染等特點,也因為化學品造成安全和污染問題,引發瞭人們對化學工業快速發展的憂慮和擔心。近30年來我國化學工業正處於快速增長期,同時這一時期也是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期,城市人口快速集聚。這種背景下,公眾對生活質量和標準的要求以及安全環保意識在同時提高。這就引發瞭公眾對化學產品需求的提升,和對化學工業潛在的安全環保防范意識提升之間的矛盾。我國化學工業正進入轉型升級的新階段,面對這一階段對化學工業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有三點認識值得思考。首先,要堅定化學工業可持續發展的信心。我國目前正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化學工業是整個工業化的基礎產業,沒有現代化學工業,就不可能有工業化的中國,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化學工業始終在與安全、環保客觀因素不斷磨合、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中進步,困難和挑戰正是化學工業發展的動力。第二,要加快化學工業的創新,推動其從低端向高端轉變,提升其本質的安全環保水平。解決化學工業的根本出路還在於技術創新,用更加先進的物質基礎裝備改造和提升化學工業,從物質上提高化學工業的本質安全環保水平。第三,堅持加強與公眾、社區、社會的溝通,推進人們對化學品的認知和瞭解。在化學行業關註化工產品的研發、生產、營銷、配送、使用、回收以及處理整個生命周期的同時,不斷提高周邊社會、社區對化學、化工企業的瞭解和認知水平。通過各利益相關方的努力,我國化學工業可以實現綠色發展,這從德國化學工業的發展軌跡中可見一斑。德國化工行業早期的名聲不佳,1993年前90%的民眾要求政府更嚴格管制化學工業,包括綠黨、綠色和平組織在內的非政府組織對化工行業有強烈的抵觸情緒,而當時德國化學工業對這種狀況的應對能力不足。但之後德國化工行業開始覺醒,不斷革新生產工藝和安全工藝的同時,從1993年開始組織“公眾開放日”等與公眾互動的活動。從1994年開始,德國化工行業的聲譽持續提升,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意識到化工行業的重要性。如今的德國化學工業不再是勞動密集型的低科技產業,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安全防護水平也持續提升。德國化學工業的發展軌跡表明,德國化學工業從低端向高端轉變的進程也是化學行業聲譽提升的過程。卡博特大中華區總裁申毅:政府監管督促化工業規范化工行業是支撐著人類邁進現代生活的重要基礎行業。紛繁多樣的化工產品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如此緊密,不僅包括輪胎、化妝品、打印墨水、食品包裝材料等消費者每天直接接觸,為我們提供生活便利的日用品;還包括眾多支撐制造業發展,推動全球經濟進步的基礎化工原材料。同目前人類發展所遇到的挑戰一樣,中國化工行業也面臨著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隨著全國人口持續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對各種化工產品的需求正在逐步增長;另一方面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和能源,更加高效地組織生產,並提供創新的產品促進可持續發展也成為國內化學工業的重要使命。相比國外化工行業的發展,中國的化工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化工行業與民眾的矛盾和沖突並非一蹴而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現行的行業相關的法規政策已經遠遠嚴格於其他國傢,國際上相關的技術也已經相當成熟。那為什麼技術和法規都健全的情況下,國內很多行業中的生產者運作還是不規范呢?中國的政府、民眾,包括化工行業已清楚地認識到強有力的監管措施和企業社會責任感的提高已刻不容緩。根據媒體報道,我國化工環境事件的發生絕大部分都在小企業,甚至是那些沒有任何營運資質的“三無”作坊。相比之下,大企業,特別是國際性的大公司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推動企業不斷投入,包括設備更新、技術創新、人力、資金等各種資源的投入。國際性大公司不斷自主創新,尋求變“廢”為寶的機會,譬如炭黑就是利用不再具有高價值的副產物(包括煤焦油等)來生產的;開發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工藝、技術和產品來贏得可持續發展;目前在華運作的相當多的國際跨國化工企業,在國內的工廠已經引進瞭一些國際先進產品和多種國際最先進的安全、健康和環保體系,實現瞭“循環經濟模式”,在減小對周邊環境影響的同時,實現能源綜合利用效率的大幅提高。相信如果國內的這部分生產商能具有這種長遠發展意識的話,便會自覺地在環保方面進行投資,甚至是相當大的投資。其次,國內政府的監管和治理力度遠遠不足。如之前提到,中國的安全環保等法規政策已經屬於國際最嚴苛的標準,但是為何違法、違規的事件屢禁不止,部分企業依然頂風作案,或者說“三無”作坊為何無法杜絕呢?政府有效的監管執行力度一定是解決根本問題的關鍵。政府、媒體和公眾的正確認識能幫助大傢正確甄別合法合規的優秀企業,做到企業真正在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化工企業應該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從幕後走出來,走進公眾的視線。化工行業中的很多優秀企業也已經意識到與終端消費者的及時有效溝通是應該努力的新方向。近年來,很多知名化工企業通過多種精彩紛呈的形式與公眾保持溝通,其中有媒體報道、開放日活動、展覽展會、義務宣傳等。索爾維大中華區總裁朱銘嶽:化解公眾談化色變困境一談到化學,有些人就會立刻“色變”。引發這種現象的根源可能來自多個方面。其中,近些年一些大型石化項目的安全事故令人們對其帶來的環境影響及健康危害深感不安;加之社會大環境此前對於化工行業的諸多誤解,如人們一談到溫室效應、環境污染、惡性事故等這些經濟發展中的負面效應,都會不由得歸咎於化工行業。於是,“談化色變”的蔓延傾向有所加劇。民眾會“談化色變”,與他們對化工行業認知程度較低或是根本不太瞭解有關。作為化工產品的直接生產者,化工企業的責任之一應當辦門號送現金包括普及化工知識,引導公眾認知,爭取公眾對化工行業的理解甚至支持,例如越來越多的化工企業會舉辦企業開放日活動,幫助公眾更好地認識化學,理解化學對社會生活的巨大改變,同時更進一步地關註環保和綠色生態環境。此外,可持續發展應當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把安全、健康、環保、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標簽口號或是一個對外形象的推廣的做法已經不可行瞭。因為這種做法,並不是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戰略制定的根本立足點,而是為瞭應對外界的反應,應對生產成本的提高,抑或是外界環境的變化。現在,很多化工企業已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的根本需求。化工實現綠色發展不隻是夢想。就全球來看,很多國傢已經開始著手綠色化工發展並取得瞭一些成效。在美國,如何界定化工產品是否綠色,今後將有章可循。美國綠色化學和綠色工程的支持者已經在著手創建一項能夠明確鑒別綠色化學品和綠色工藝的綜合性工業標準。有瞭這一綠色標準,化學品生產商和用戶就可根據明確的判斷條件,來衡量化學品及其衍生物的環境影響和可持續發展特性。在法國,雖然其化工業97%的產品原料來自石油工業,但綠色化工的增長勢頭十分強勁,尤其農作物在化工領域用途廣泛。比如,一些植物纖維和樹脂都是很好的建築原材料,它們還可以作為保護劑,替代有毒的化學防腐劑。而脂類和蛋白質則是制造潤滑油、清潔劑等的好材料。從玉米和甜菜中可直接提取乙醇等作為生物能源。農作物原料還可以用做制藥與化妝品行業的替代材料。化工企業應以清潔化工為己任,承擔如《京都議定書》規定的節能減排目標,或爭取各地生產工廠獲得國際ISO14000等認證,爭做綠色化工標桿。阿克蘇諾貝爾公司中國區總裁林良琦:可持續發展是必由之路資源匱乏是化工行業現今的重大挑戰之一,由於世界上的不可再生資源正逐漸減少,而新興市場的迅猛經濟增長卻把資源需求和價格推向瞭新高,化工行業正面對一場大風暴,依靠原料為生的化工企業必須把其業務變成一個高度可持續性的格局,才能屹立不倒。化工行業制造的產品很大程度上依賴不可再生資源,同時這些產品將用於生產成千上萬的日常用品。降低化工行業對稀有資源的依賴性,就意味著整個制造業將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和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對客戶可謂百利而無一害。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客戶正在和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各種可持續方案。與此同時,與供應商及業務夥伴共同致力可持續發展也至關重要。領先的企業選擇的合作夥伴必然考慮道德準則以及社會和環境標準。例如我們專門建立瞭供應商支持考察(SSV)項目,其范圍涵蓋瞭商業原則及慣例,健康、安全和環境標準等方面,旨在支持公司在中國等高增長市場的主要供應商能依循供應商政策來運營,並通過定期考察來檢查相關標準的實施及項目落實。可持續發展的行業領導企業已早著先鞭,采用瞭新的風險評估準則對所有的投資決策進行評估。行業最大的增長驅動力將是更多可持續發展的產品的開發,並且那些在這方面遠遠領先的企業將擁有更加顯而易見的競爭優勢。研發預算將用於為客戶創造更輕、更強、更持久和可循環利用的產品,並且在制造過程中消耗更少的能源和原料。我們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超過3.5億歐元。盡管這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數額,然而,與全球的大學、研究機構和其他公司所投入的數十億歐元相比,這仍顯得微不足道。化工企業應與這些組織機構聯系,接觸新興的科學與技術領域,並充分利用其正在開展的工作。隻有這樣,他們才能夠進入創新的“快車道”。要想有效地開展開放式創新,企業必須做好以更加開放和合作的態度進行工作的準備,這對於那些本能地要保護想法和知識產權的企業而言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然而,這種開放式模式卻有著改變整個遊戲規則的收效。通過與公司以外的人相互協作,你不僅能夠發現許多已有的新奇想法,還能將這些想法更快地投放到市場中,其速度遠遠超過傳統模式。其實,開放式創新不僅僅局限於企業與研究機構或者大學間的合作,對於許多大公司而言,采取合作策略與小公司共同研發創新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可持續發展是化工行業的發展方向,也將是能否生存下去的必由之路。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變化,而且不斷提速。在前一百年中的成功絕不是未來十年成功的保證。朗盛大中華區總裁錢明誠:化工要持續創新當代世界,日益緊缺的能源以及人們對環境保護日益增長的意識,對化學工業提出瞭新的挑戰。化學行業需要一如既往地致力於在改善人類生活條件的同時,兼顧與環境及氣候的和諧相處。以不斷深化的機動化趨勢為例,在過去的百年中,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為人們出行帶來瞭便利,貨物運輸也因此更為高效,從而推動經濟的迅速發展。與此同時,汽車尾氣的排放和對能源的消耗得到越來越多的關註。當今,全球有超過八億輛轎車和卡車,根據美國環球通視公司對經濟的預測,到2035年,全世界道路上的車輛總數將達到30億。這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裡,污染、交通擁擠和燃油消耗的規模會激增將近3倍。各國紛紛制定目標以控制污染的加重和能源的消耗,在這其中,不僅汽車工業,化工工業也能做出巨大的貢獻。汽車行駛中,大約30%的油耗來自滾動阻力,它的產生是輪胎變形後與路面形成充分接觸面的結果,這也是推進動力傳輸的根本。輪胎胎面對道路表面的抓握越牢固,輪胎中的空氣越少,因摩擦和變形損失的能量就越多。橡膠生產商開發出高性能橡膠,用於制造具有出色的回彈能力的“綠色輪胎”,能在確保駕駛舒適度和安全性的基礎上,將胎壓維持在最佳水平。而保持最佳胎壓是獲得較低滾動阻力,有效提高燃油效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關鍵。企業對於可持續發展的投入與盈利之間並不沖突,企業必須堅持環保、健康和安全理念,將盈利與生態和社會效益相結合。對環保的承諾不僅意味著支持客戶的發展,保護環境及提高人們生活的質量,也有利於可持續性盈利並提高競爭力。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09-23/15821408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thrynma02 的頭像
    kathrynma02

    kathrynma02的部落格

    kathrynma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